七月火把节的来历
相传,火把节的由来与诸葛亮有关。 很久以前,云南维西地区的百姓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。 有一年,诸葛亮率兵来到这里。 在一次庆祝战胜大鬼主(古代彝族奴隶主)的酒席上,诸葛亮了解到当地百姓不会耕种水稻,他就率领大家刨土、搬石头、垒田埂、修水渠,同时派人去四川拉稻种。
一天夜里,诸葛亮得悉去拉稻种的人马被瘴气和黑暗困在不远处的森林里,便决定让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,每人点起一束火把,用火攻瘴气的方法,迎接运送稻种的汉兵,这一天正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,从那时起,维西、巨甸一带就开始种植水稻和棉花了。以后每到这一天,当地人就点燃火把,载歌载舞,庆祝这个象征幸福的日子。
火把节一共有三天。火把节的第一天:祭火。这一天,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,集体分享,并备酒肉祭祖。夜幕降临时,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,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,由毕摩(彝族民间祭司)诵经祭火。然后,家家户户,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,游走于田边地角,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。
火把节第二天:传火。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,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。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,赛马、摔跤、唱歌、斗牛、斗羊、斗鸡。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,身着美丽的衣裳,撑起黄油伞,跳起“朵洛荷”、达体舞。在这一天,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。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、英武神骏和阿什嫫善良聪慧、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。夜幕降临,一对对有情男女,在山间,在溪畔,在黄色的油伞下,拔动月琴,弹响口弦,互诉相思。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“东方的情人节”。
火把节第三天:送火。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。这一天夜幕降临时,人人都会手持火把,竞相奔走。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,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,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、舞蹈,场面极其壮观。故也有“东方狂欢夜”之称。
火把节是彝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,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,蜚声海内外,被称为“东方的狂欢节”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,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,主要活动有斗牛、斗羊、斗鸡、赛马、摔跤、歌舞表演、选美等。在新时代,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,产生了新的形式。
七月火把节为什么叫七月
七月火把节之所以叫“七月”,是因为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举行。 农历七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月份,被认为与天地间的阴阳平衡、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等密切相关。 因此,人们选择在这个月份举行火把节,以祈求丰收、平安和吉祥。
伊犁河七月火把节文化
伊犁河火把节没听说过,火把节是西南云贵高原那边的民族节日,和伊犁没有关系
相关问答
问:七月火把节是怎么来的呀?
答:哎呀,七月火把节的来历可有意思了!它起源于彝族、白族等少数民族的古老传统,主要是为了纪念祖先、驱邪避灾,传说中,火把能驱赶病虫害,保佑庄稼丰收,所以每年农历七月,大家就会点燃火把,载歌载舞,热闹非凡。
问:教师们跳的七月火把节舞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?
答:哈哈,教师们跳的七月火把节舞蹈可不只是热闹那么简单!他们的舞蹈动作编排得很讲究,既有传统元素,又融入了一些现代舞蹈技巧,显得既庄重又活泼,而且,教师们跳舞时那种投入和热情,真是感染力十足,让人看了也想跟着一起跳!
问:七月火把节舞蹈难学吗?
答:其实啊,七月火把节舞蹈学起来并不难,关键是要掌握好节奏和动作的协调性,教师们会先从基本的步伐和手势教起,慢慢再增加难度,只要跟着老师的节奏多练习几遍,基本上都能学会,最重要的是,跳舞时要放松心情,享受其中的乐趣!
问:为什么教师们也要学跳七月火把节舞蹈呢?
答:这个嘛,教师们学跳七月火把节舞蹈可是有很多好处的!这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;跳舞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,能缓解工作压力;最重要的是,通过舞蹈,教师们能和学生、家长拉近距离,增进感情,营造更和谐的校园氛围,一举多得,何乐而不为呢?
本文来自作者[千兰]投稿,不代表鼎云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.sjdy666.cn/cshi/202501-9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鼎云号的签约作者“千兰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七月火把节的来历 教师舞蹈七月火把节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鼎云号]内容主要涵盖:生活百科,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知识分享
本文概览:七月火把节的来历相传,火把节的由来与诸葛亮有关。 很久以前,云南维西地区的百姓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。 有一年,诸葛亮率兵来到这里。 在一次庆祝战胜大鬼主(古代彝族奴隶主)的酒席上...